当前位置:首页 > 征集中心 > 标识(LOGO)、吉祥物 > 正文

5000元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校徽LOGO征集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3-02-24  截止时间: 2023-03-03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
 
· 校徽LOGO有奖征集活动,诚邀您的参与 ·
 
 
 
 
 

 

 
 
 
//
校徽LOGO征集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是一所实施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全日制寄宿学校,校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1118号。

为更好地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教育感召力、凝聚力、亲和力和庄重感,丰富教育教学的仪式感和感染力,提升文化培育品质,特向全市公开征集校徽LOGO。热爱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工作单位和个人均可参与。

一、奖项设置

 
 
 
 
 

征集活动结束后,将由教育专家及校委会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学校将对获奖标识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现金奖励(一等奖:1名,奖金5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三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若干名,奖金各500元)。应征作品一经采用,其著作权、修改权及使用权归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所有,作者不得再在其他任何地方使用该设计作品。

二、征集时间

 
 

2023年2月23日至3月3日。

三、作品要求

 
 

1.彰显办学精神,体现办学特色、办学宗旨,内涵精准、寓意深刻。同时,还要具有正向明确的象征意义,主题突出、构图庄重,结构简洁、构思精巧,易懂易记、便于推广。

2.作品可以手绘,也可以电脑绘制,电脑绘制作品要求为电子图片格式(JPG、PNG、TIF等格式),并提供源文件(PSD、AI、CDR等格式),图片分辨率300dpi及以上。

3.投稿需提供设计作品说明文案(PDF格式)1份,包括徽章设计图、设计创意说明(含该设计蕴含的意义、寓意、背景等,500字以内)及图形标识和字体的技术说明(包含图样尺寸、结构比例、构图角度、RGB和CMYK色值代码等),并附应用设计不少于3个。

四、投稿方式

 
 

应征作品通过微信报送,联系人:宋老师 13659493152。

图片
 
 
 
请扫码添加投稿微信
 
 
 
 
 
 

 

 
//
关于我们
 

 

 

 
 

 

 

 

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是一所实施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全日制寄宿学校,校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1118号。

一、办学特色

 
 
 
 
 

小班化、精细化、多样化。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精细化管理(班额不超过35人)。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学资源,得到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教育,促使人人成为创新复合型人才。在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特色

 
 

国家课程+校本兴趣课程。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着力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积极开发设置校本兴趣课程,共开设校本兴趣课程20余门:高尔夫、网球、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陆地冰壶、武术、钢琴、小提琴、古筝、吉他、架子鼓、非洲鼓、书法、创意美术、民族舞、爵士舞、芭蕾、国际象棋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

 

 

 

三、教学特色

 
 

学校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以生为本”“自信、快乐、质高、轻负”的“六.一式沉浸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实行“全员导师制”管理模式,优质的师生比、精细化的管理,关注每一位学生,呵护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外教师资及特色

 
 

学校中西合璧经验丰富,专业的外教语境教学,我校外籍教师均是持有国际知名高等院校颁发的相关教育专业学士或以上学位文凭、持有国际教师资格证书的优秀教师。升学方向广阔,已培养国外知名大学学子50余人,均就读于世界前50强大学。

 

 

 
 
 
 

 

 
//
附件资料
 

 

 

 
 

 

 

 

附件: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办学宗旨、办学愿景、办学理念、安全理念、学校精神、一训三风。

一、办学宗旨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每位教师成为四有教师;

培养每位学生成为三有新人。

二、办学愿景

 
 

营造典雅的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彰显突出的办学特色,

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三、办学理念

 
 

坚信没有仁爱就没有教育;

坚信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四、安全理念

 
 

为每个家庭百分之七百以上的安全企盼扎牢篱笆。

五、学校精神

 
 

决心第一,成败第二;

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六、一训三风

 
 

校训:明德 笃志

“明德笃志”,“明德”出自于《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概括地说就是要求我们每一致远人明辨是非、明白事理、明确对社会、国家、人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明德”作为校训,进一步彰显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要义。“笃志”出自于《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概括地说就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立志不变,笃志学习,孜孜不倦,忠诚专一的志向。“笃志”作为校训,进一步彰显了“致远”这一学校个性的深刻内核,只有不变的持之以恒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笃定志向,才能能够排出各种诱惑和干扰,宁静致远。要成为新时代的“三有新人”,就必须“明德笃志”,内修品德,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涵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强国有我。

校风:博学 尚美

博学:“博”,大通也。(《说文》)即宽广、广博。特指现代学校,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尚美:“尚美”的意思:“尚”是崇尚、追求、尊重的意思;“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它既是外在的、物质的,也是内在的、精神上的美。“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尚美教育”就是要引导师生崇尚淳真、追求品质、尊重个性。尚美与善良相通,与邪恶相对;尚美教育,就是教人向真向善向美。 

教风:尽责 尚仁 

尽责:竭尽全力,负起责任,有责任意识和精神;有担当勇气和本领。

尚仁:尚,意为尊崇、推崇、尊重;“仁”:《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本义是对人友善、相亲。《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后来发展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如儒家提倡“仁爱”“仁政”等。仁爱;相亲。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人。”《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爱人利物与儒家所说的仁者爱人,墨家所说的兼爱等不同,他认为任随人与物本性的自然就是爱人利物了,而绝非要对人对物表示亲爱。“仁”的核心就是仁爱,作为一所学校,教师首先要有仁爱之心,仁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号召我们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就特别强调了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学风:崇德 尚礼

崇德:“崇”是崇尚、追求、尊守的意思;“德”《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总之,“德”当好的品行讲,古今都是如此。在古代不同的领域里“德”字有不同的含义,如儒家以“温、良、恭、俭、让”为修身五德,而兵家以“智、信、仁、勇、严”为将之五德。但不管怎么说,“德”总是指美好的东西,有了高尚的品德才会被人尊重,“德高望重”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德放在首位,说明学德育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尚礼;“尚”是尊崇、推崇、尊重的意思;“礼”的本义是举行礼仪、祭神求福。远古社会,人类总是匍匐在神明的脚下,对天地神祇恭敬有加。班固《东都赋》“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这是“礼”的本义。引申开来,“礼”成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敬礼”“礼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为了表示敬意(有时是为表示隆重),需要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特殊规定,为大家共同遵守,于是有了“婚礼”“丧礼”“开工典礼”等形形色色的“礼”。中国古代社会,礼常常作为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的总称,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晏子春秋‧谏上二》:“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论语‧子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现代社会的“礼”,就是指规则、法制、秩序、契约等。



征集官方网站:https://www.1zj.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征集网
征集发布电话:159-677-55955(微信同号)


上一篇:海信空调品牌代言人卡通形象征集
下一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新生录取通知书设计方案征集

关注我们

征集网官方微信

征集网客服